政策与安全
随着医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,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,规范医疗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使用和共享,保障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。高原医学数据中心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,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。
中心采用多级安全防护措施,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和加密存储,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使用,同时推动医疗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价值挖掘,为高原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撑。

相关政策法规
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》
2022年12月,该意见创新性地提出数据资源持有权、数据加工使用权、数据产品经营权等"三权分置"的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,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化发展。明确了数据资源的权属关系,为医疗数据的合法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
2023年3月,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,负责协调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,表明我国将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,统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这为医疗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机构保障。
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》
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战略地位,提出了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总体要求、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。强调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应用,同时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。
数据安全管理
医疗数据敏感性分级
医疗数据按敏感性分为5级,存储需匹配对应安全措施:
级别 | 数据类型 | 安全措施 |
---|---|---|
1级 | 公开数据 | 基本安全措施 |
2级 | 一般医疗信息 | 访问控制 |
3级 | 敏感医疗信息 | 加密存储 |
4级 | 高度敏感诊疗信息 | 强加密+访问限制 |
5级 | 基因信息等特殊数据 | 高强度加密+严格访问控制 |
存储技术规范
- 行业标准:政策要求制定行业数据存储标准,规范医疗数据的存储格式和管理流程。
- 国产化要求:鼓励使用国产数据库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,减少对外依赖。
- 适配认证:推动医疗信息系统与国产数据库、芯片、操作系统的兼容适配,确保技术自主可控。
- 安全认证:强制要求关键医疗数据存储系统通过国家信息安全认证(如等保三级)。
中心安全保障措施
访问控制
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(RBAC)和多因素认证,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数据。
数据加密
采用国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加密保护,包括传输加密和存储加密。
隐私保护
应用数据脱敏、匿名化和差分隐私等技术,保护患者隐私,同时保留数据分析价值。
审计追踪
记录所有数据访问和操作行为,实现全过程可追溯,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行为。